当前位置:

首页    亲子鉴定准不准    科普|从滴血验骨到DNA亲子鉴定

科普|从滴血验骨到DNA亲子鉴定

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,传统家族观念的转变以及法律知识的普及,亲子鉴定日益活跃于生活中的多个角落,上户口、打官司、认领失散家庭成员等都有可能需要亲子鉴定的介入。

但亲子鉴定是当今时代的新生物吗?

并不是,亲子鉴定自古有之。它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。随着时间的流逝,亲子鉴定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轨迹,从古代的滴血验骨逐渐发展为今天的DNA亲子鉴定。我们可以把它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。

一、滴血验骨

滴血验骨就是将生者的血液滴在死人的骨骸上,若血液能渗透入骨则断定生者与死者有血源关系,否则就没有。

三国时期,史学家谢承在《会稽贤传》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:一个名叫陈业的人,他的哥哥渡海死了,他前去认尸。但一起死的有五六十人,尸体的面容还遭受了严重的损毁,只从面貌、体态等外表特征无法辨认出哪一具尸体是哥哥的。

于是,陈业割臂流血,洒于尸骨上,观察其反应。在这五六十具尸骨中,只有一具尸骨作出了别样的反应——陈业的血沁入骨内,其余皆为流出。陈业就此判定,这具尸骨是哥哥的。

南朝时期,滴血验骨的方法已很流行,其中最著名的就是“豫章王萧综认爹案”。

据《梁书.豫章王萧综传》记载,梁武帝萧衍将南朝齐东昏候萧宝卷的妃子吴淑媛占为己有,后来吴淑媛怀孕七个月便生下孩子萧综。宫内时常议论该孩子的父亲并非萧衍,而是萧宝卷。

萧综长大后也怀疑自己的亲生父亲并非萧衍。他听取民间“滴血验骨”的方法,偷偷挖开萧宝卷的坟墓,将自己的血滴在尸骨之上,血很快沁入骨内。

为佐证滴血验骨的准确性,萧综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,用同样的办法滴在尸骨上,其结果也是血沁入骨内。因此,萧综认定萧宝卷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。

从现在的眼光看滴血验骨的方法会发现,它并不科学。但它开创了用血型鉴别血缘关系的先河。

 

二、滴血验亲

滴血验亲法又称合血验亲法,就是将小孩的血与大人的血液放在一起,如果能融在一起,就是父母亲生的,否则就不是亲生的。

纪晓岚在《阅微草堂笔记》中记载了一个滴血验亲的故事:一位山西商人年纪轻轻就离乡谋生。十多年后,他带着儿子回到老家,但他的弟弟认为哥哥不能平白无故地分家产,于是说孩子是抱养的,拒绝让哥哥分配家产。

兄弟俩分家产的事情闹到了衙门,县令吩咐哥哥跟孩子进行现场滴血认亲,二人的血液很快就融合在了一起。

但事实上,滴血验亲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,任何人的血液滴在一起,都有可能融合。

 

 

三、血型测试

到了20世纪30年代,血型测试方法出现了。血型测试方法就是通过对血型的检验比对来确亲子关系。

人的血型可以分为A、B、AB、O等几种类型。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可知,如果婴儿为AB型,母亲为A型,那父亲必定为AB型或B型。血型测试的出现为亲子关系的判定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,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,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逐渐显露。

 

 

由于基因的多样性,每个人的血型都有多种可能性,不一定和父母相同。甚至还会出现基因突变的情况,所以单从血型上看亲子关系是完全不可信的。

 

四、DNA亲子鉴定

DNA亲子鉴定是根据遗传学原理,运用现代生物技术,对被鉴定者进行特定DNA片段的提取和检测,并对结果进行相应的计算和分析,得出鉴定结论的过程。

1985年,一名叫加纳的小男孩向英国有关部门要求移民,理由是其母为英国人,但该女子已死亡,无法证实。医学家应用DNA技术,将小男孩的DNA与其姨妈进行比对,认定这名小孩确系该女子所生,小男孩的移民申请获得批准。此后,DNA亲子鉴定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。

国内第一个亲子鉴定案例发生在1991年。当时,为了完成一起长达数十年的由离婚引起的抚养案,公安部破例使用仅限于刑事技术鉴定的“DNA指纹检测”去确定一对父子有无血缘关系。鉴定后发现两人不存在血缘关系。法院最终判决这位父亲不再承担对孩子的抚养义务,并由母亲承担鉴定费、诉讼费及归还父亲已支付的抚养费。

1992年,我国最高法院专门就此案做出批示:“DNA指纹”检测技术可以用到民事案件的“亲子鉴定”中。

 

如今,亲子鉴定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了。它可以作以下用途:遗产继承纠纷要确定是否亲生;入户公正、上诉等等;认领、抚养儿童;抚养权纠纷;遇难者(空难、海啸等)身份无法辨认;强奸犯认定;怀疑子女不是亲生;怀疑医院产房或者育婴师调换新生儿;失散的家庭成员认亲。

 

从滴血验骨到DNA亲子鉴定的发展历程,呈现出我国亲子鉴定技术的科学化趋势。在未来,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,亲子鉴定的应用领域和科技手段还会继续拓展和深化。

 

日期:2023年4月20日 14:43